医生,我查出肺结节怎么办?会癌变吗?要手术吗?
作者:唐颖 来源:医学论坛网 日期:2023-05-29
导读
前几天,打工人小张体检报告单出来了。但是,他却焦虑得睡不着觉体检报告单上显示,有肺结节。 肺结节不是癌症的前兆吗?小张想赶紧去医院就诊,看看自己还有没有救。 别急!2023年肿瘤防治周期间,中国抗癌协会(CACA)联合国家卫健委百姓健康电视频道(CHTV)、医学论坛网邀请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呼吸内科赵军教授讨论肺结节的常见疑惑问题。
前几天,打工人小张体检报告单出来了。但是,他却焦虑得睡不着觉——体检报告单上显示,有肺结节。
“肺结节……不是癌症的前兆吗?”小张想赶紧去医院就诊,看看自己还有没有救。
别急!2023年肿瘤防治周期间,中国抗癌协会(CACA)联合国家卫健委百姓健康电视频道(CHTV)、医学论坛网邀请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呼吸内科赵军教授讨论肺结节的常见疑惑问题。
肺结节发生率较高,但是大部分肺结节都是良性的疾病。病毒、细菌的感染,结节病等均可能导致CT扫描结果显示肺结节。
例如,如果得了新冠肺炎,CT也可能看到肺结节。这些良性的病变并不会发展成癌症,因此大家也不用过于恐慌。
的确存在一部分肺结节可能是早期肺癌或者癌前病变。但不建议大家一边看片子,一边自己上网查影像学特征,比如“毛刺”、“磨玻璃”等。由于大家缺乏对于这些影像学特征的准确判断,可能获得不准确的结果。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碰到患者拿着报告来问。报告上明显写着考虑良性,但是图像和描述文字中写“有毛刺”,就总怀疑是不是恶性的。比如肺结核病灶也可能有“毛刺”。
判断一个肺部结节性质除了影像学报告,临床症状、病史也是重要的诊断参考依据。例如,咳嗽、声音嘶哑等。
一些患者朋友总爱读CT报告上面的描述性文字,描述病变位置、大小、性质等等。但其实对于患者朋友而言,看下面的结论是最重要的。一般在诊断意见中,医生会有一个诊断意见,比如考虑良性或者恶性。
PET-CT一般是针对怀疑恶性疾病引起的肺结节所进行的检查,特别是肿瘤直径≥1cm的实性结节。虽然PET-CT可以协助判断恶性肿瘤,但也会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可能:比如一些肉芽肿性疾病也可能会被PET-CT误认为“肿瘤”。
此外,PET-CT的灵敏度也非常有限。对于<1cm或者纯磨玻璃结节影,PET-CT很难判断其良恶性。因此,PET-CT在早期肺癌的诊断上并不灵敏。
PET-CT通常用于手术前进行分期检查,看肿瘤是否发生转移,后续进行手术或者全身治疗,特别是针对部分需要在术前确认是否为转移的肿大淋巴结。在复发肺癌患者中,PET-CT也可以起到观察复发转移病灶的作用。
目前,许多海外体检将PET-CT作为主打项目进行宣传是不科学的。而且PET-CT有一定的辐射。如果频繁进行PET-CT检查,可能导致对身体的损伤。
医生就像一个侦探,在诊断疾病时也需要证据链支持。其中病理是恶性肿瘤确诊的金标准。为了进行病理诊断,医生会根据肿瘤位置选择气管镜或者CT引导穿刺。
对于在气管或者支气管的肿瘤,可以选择气管镜;若肿瘤在周边,可考虑进行CT引导穿刺。此外,患者可能还需要进行基因检测,以判断后续能否使用靶向药物治疗。
大部分肺结节都是良性的,因此应当进行详细的鉴别诊断,不能一上来就手术。除了手术本身的损伤,切除肺组织也会给患者肺功能、后续的生活质量带来较大的影响。
有些良性肺结节可能是细菌感染,口服消炎药后就消失了,在临床工作中并不少见。
另外,也有很多肺部纯磨玻璃结节,经过手术后发现是原位癌。目前,原位癌已经不被列为恶性肿瘤,其生物学行为偏向良性。此时,手术造成的肺功能损伤就有些得不偿失。
因此,发现肺结节后,应当到医院进行鉴别诊断,结合工作情况、烟草吸入情况、家族史等,综合判断是否为高危人群。高危人群则应该密切随访;而对于低危或大概率良性结节的患者,可以逐渐拉长随访时间,常规体检就行。
良性肺结节手术后不需要进行定期随访,因为良性肺结节不会复发。即便是肿瘤,原位癌、微浸润癌、浸润癌的恶性程度也不一样,需要根据其病理、分期进行随访。
-
对于I期的肺癌,可以考虑半年查一次,2年以后1年复查一次。
-
IIIA期肺癌的复发率较高,一般3-4个月推荐进行CT随访。
对于接受楔形切除的肺癌患者,对后续的正常生活影响较小。但如果是进行肺叶切除的患者,肺功能损伤较大。建议术后进行呼吸锻炼以恢复肺功能。
除了生理的康复,心理康复也是肺结节术后患者需要关注的。很多I期肺癌患者,复发率较低、随访时间长,且容易焦虑,担心复发。这种心态也可能影响日常生活和自身免疫力。
目前,很多较为年轻的、女性的肺癌患者发病率有所上升。除了空气质量、烟草吸入、粉尘吸入等传统病因外,心理因素、遗传基因也在肺癌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
易生气、易焦虑、长期处于压抑状态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对突变细胞的清除能力也有所下降,最终导致肿瘤形成。
早期肺癌患者应当树立起健康的信心,避免接触得肿瘤的高危因素,做好心理调节,早日走出迷雾,过好幸福人生。
赵军 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部肿瘤中心副主任
胸部肿瘤内一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副教授 硕导
肿瘤内科教研室主任 伦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市医学奖励基金会肺癌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
北京科创医学发展基金会肺癌专委会主任委员
北京肿瘤学会肺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抗癌协会早癌筛查专委会肺癌学组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疑难肿瘤分会 常委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 呼吸内镜分会委员
精准医学与肿瘤康复专委会常委
中国老年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医疗健康大数据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肺癌杂志 青年编委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 编委
中国肿瘤临床杂志 审稿专家
评论
我要跟帖